我們在島波海道自行車之旅的第二天是在愛媛縣(四國)。愛媛的島波海道有三個島嶼:大三島,博多島和大島。當天,多多羅橋和大三島橋的路況還沒復原,無法騎自行車通過,所以我們跳過了大三島和博多島,從大島開始。

前集提要,我們在島波海道騎自行車的第一天,充滿了雨水,路障,土崩,和到處關門的景點,商店,餐廳和旅館(閱讀我在島波海道自行車之旅第1天 – 廣島篇的故事)。相較之下,第二天的天氣非常晴朗,隨著氣溫直線上升,到後來變得十分酷熱。

我們的導遊Yuji(這裡是Yuji的facebook。你也可以在Tours By LocalsOka Tours網頁上找到他)一大早就到福山接我們。我們從大島開始騎自行車,朝著村上水軍博物館前進。水軍在日文中意為海軍。 村上水軍,其實是位於瀨戶內海的海盜。海盜們是最清楚如何繞過瀨戶內海的漩渦,潮汐和狹窄的水道。因此,這片水域,成為海盜基地的最佳天然保護。

沿著大島海岸,朝村上水軍博物館騎去,有一段水域可以看到漩渦。 Yuji告訴我們,海中還有更大的漩渦,有興趣的遊客,可以參加導遊船前去觀賞。

我們原本希望在村上水軍博物館對面的餐廳試海賊飯。當然,由於大雨的關係,餐廳沒有開門,博物館也是。

沒吃到海賊飯,我們還是在來島大橋邊的休息站,吃到了美味的海鮮燒烤。這個休息站,是我們此次島波海道自行車之旅中,第一次讓我們感覺到“我們是遊客”的景點。我們終於看到了其他的遊客,和營業中的商店和餐廳!

愛媛側的島波海道以其橘子聞名。我看到一隻可愛的橘子熊,他是當地的吉祥物。橘子熊的名字是“Mikyan”。在休息區的商店裡,到處都是Mikyan的紀念品。另外還有一隻綠色的熊。他應該是Mikyan的對手。他的行為似乎總是很糟糕,不像Mikyan很守規矩。我想這就是為什麼,Mikyan是一隻橘色的“橘子”熊,而他是一隻綠色的“霉橘”熊。我買了一個Mikyan的飾品,掛在我們的家的“紀念樹”上。

午餐後,我們朝來島大橋前進。來島大橋是由三座連續的吊橋組成。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吊橋結構。來島大橋的另一端連接今治,也是島波海道於四國的起點/終點。

騎自行車越過來島大橋,可以用爽快來形容。橋的本身,和從橋上看瀨戶內海的景色,都很壯觀。瀨戶內海中漂浮著無數的島嶼,難怪日本電玩遊戲中,地圖上往往有許多島嶼😆。

從來島大橋另一端往回騎時,Yuji帶我們去了一個秘密島嶼:馬島。馬島位於來島大橋的下方。來島大橋和馬島之間,有個專用的電梯。島上的居民也有專用的汽車出入口和停車場,以便上下來島大橋。馬島就像是,繁忙的來島大橋旁,另一個寧靜平和的世界。

經過的當地漁民,向我們揮手打招呼。從馬島往上看,來島大橋也是一樣壯觀。我們沿著海邊的小路走著,來到了一個隱密的小神社。神社的後面,有一座燈塔,朝向瀨戶內海,矗立在馬島的尖端。

從來島大橋回到大島,接下來,我們朝玫瑰公園前進。一路上,我們往回看來島大橋,令人印象深刻。我們經過了一家船舶製造工廠。也看到了許多太陽能發電板,安裝在屋頂或地面上。我在島波海道一路上,看到許多太陽能發電板,印象非常深刻。島波海道的自行車路線中,標有許多路標,以確保自行車手不會迷路。

到達玫瑰公園後,我們再次成為唯一的遊客。公園周圍的景點,商店和餐廳,都是關著門的。還好,即使人們的活動受到限制,玫瑰依舊是綻放的。

當晚,Yuji推薦了一家在大三島的傳統日式旅館,Sawaki。該地區仍然斷水,但這家日式旅館,還存有足夠一家三口(我們😅)的用水。 Sawaki是一家迷人的傳統日式旅館。房間很乾淨,一塵不染。主人只會說一點點英語,不過加上肢體語言,我們互相溝通沒有問題。由於供水不足,旅館沒有辦法提供餐點(我想,他們當天其實是關門的,就只為了我們還開著大門……)。

我們在旅館周圍散步。這個地方十分平靜而古雅。旅館距離大山祇神社只有幾步路。傍晚,美麗的夕陽渲染了天空,高山和小溪,有種神聖的感覺。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旅館和小鎮!我真希望我們可以在這裡待久一點!

我們原先的計劃中,隔天是要前往飛鳥海島騎自行車的。然而,由於西日本大雨,飛鳥海島的路況不佳,計畫很難成行。因此,我們決定隔天遊覽大三島。我們的島波海島自行車之旅,仍在繼續中……

Omishima Island

Hakata Island

Oshima Island

Horse Island

Yoshiumi Rose Park

Ryokan Sawaki

Yoshiumiikiikikan Rest Area

Murakami Suigun Museum

Kurushima Bridge

🧡 有任何建議嗎?我會十分樂意知道!請在底下留言。

💚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和你的朋友們分享。

💜 請考慮點擊此頁面中的廣告,以支持羿绢繼續寫作。

💙 你也可以在網路上其他地方找到我: InstagramYoutube, Pinterest 以及 Apple News.

Pin It on Pinterest

Share This